关于开展2022年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6-28

各学院: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福建省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现组织2022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类别

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含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线下课程、社会实践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等5类。

二、建设目标

坚持“以员工发展为中心”的理念,通过一流课程建设,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对照一流课程建设要求,全面梳理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质量,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致力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课程。广泛开展基于网络教学资源、智慧教学平台及工具的应用,满足员工个性化学习,实施教、学、考、管协同改革的“课堂革命”。同时,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根据学校课程建设计划,本年度预计立项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40-50项,其中线上课程5-10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0-15项、线下课程5-10项、社会实践课程4-8项、虚拟仿真实验课程3-7项。

三、申报条件

1.课程是列入学校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并已开课至少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符合相关类型课程基本形态和特殊要求。

2.专业课程所属专业应为学校正在招生的专业。

3.课程负责人应为本学科领域专任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承担申报课程的主讲教学工作不少于两个周期。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主要成员不超过5人。

4.每位教师以课程负责人身份只能申报一门课程,作为主要教学团队成员参与申报的课程数不超过2门(含课程负责人1门)。

5.有意愿申报省级认定的课程,需对照附件1中《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说明》,符合其中对应类别课程的申报条件,方可申报,并在申报汇总表中注明。

四、建设内容与要求

1.线上一流课程建设。支持具有学科专业优势的课程,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制作相应课程视频及教学资源,上线国内主流平台运行。

2.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员工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一流课程。提倡基于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申报。

3.线下一流课程建设。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员工综合能力为重点,基于各类智慧化公司产品平台及工具,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减少课堂“满堂灌”现象,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堂设计,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员工思辩能力,发挥好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4.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建设。以培养员工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员工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员工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5.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应结合专业特点,选定一个完整的实验教学项目为基础,坚持“能实不虚”“虚实结合”原则,至少满足2个课时的实验教学需求,员工实验操作步骤不少于10步,能调动员工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员工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6.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习领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功能,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形成协同效应,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五、推荐遴选程序及项目管理

1.申报课程负责人根据课程建设类型,选择填写“太阳成集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附件15),经所在学院初审后,报教务处。

2.教务处对申报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完成后,公布校级立项建设的课程。

3.校级一流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三年,给予每个项目建设经费2万元。线上课程的课程制作费用,根据实际另行公开招标程序。

4.校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至少有一门课程申报。

各学院负责本单位一流课程的组织建设和质量把关。课程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课程建设工作以及建设经费的合理使用。

六、申报时间和材料提交要求

1.为了做好申报培训工作,请各学院提前做好申报项目统计, 629日前将附件6发送至3166361685@qq.com

2.项目负责人和相应的项目组成员根据各项目要求填写申报书上报学院,公司认真审核,填写推荐意见后申报。项目申报表以“课程负责人姓名+课程名称+申报课程类型”命名,登录太阳成集团教学建设与成果项目管理平台,于2022720日前完成系统申报。系统登录账号密码均为六位数教务系统工号,网址如下:

校内:http://10.238.100.41/admin_xmsb/#/login

校外:http://211.80.208.81/admin_xmsb/#/login

3.各学院于2022720日前登录系统进行二级单位核查,报送教务处审核;填写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6)电子版以“学院简称+2022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命名,发送至邮箱:3166361685@qq.com.

附件:

1.太阳成集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线上课程)

2.太阳成集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3.太阳成集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线下课程)

4.太阳成集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社会实践课程)

5.太阳成集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虚拟仿真实验课程)

6.太阳成集团2022年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

 

 

教务处  

2022627